2013 年 寒假,由新北市議員陳儀君辦公室、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,
以及禪教會共同舉辦的同『心』協『力』親子成長營活動,
讓親子在有趣的親子共學與共享活動中,
學習維持家庭和樂所必要的利他心、同理心、感恩心,
並從日常生活中運用禪坐體驗訓練靜心,提升專注力與溝通力,
改善心浮氣躁與自我中心等問題,
讓親子學習如何以心靈共鳴來加強溝通效能與深化親情的力量。
身為父母的您,是否常會覺得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了呢?
教養孩子,父母本身的態度決定了決大部分的結果。
少子化的趨勢,讓現在的家長都非常疼愛孩子,
如果過分保護孩子,事事為孩子設想,
容易養出不懂感恩、驕縱、缺乏同理心、團隊能力差與自我主義的孩子。
當父母在要求孩子考第一名的同時,其實更該注重孩子的品格教育,
決定孩子未來的命運,非取決於學校裡的學業成就,真正影響孩子人格的,
其實是父母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日積月累的態度養成。
坊間的親子課程,多半著重在孩子的潛能開發、全腦開發等,
其實不管是要開發什麼,最根本的基礎都是要先訓練孩子的專注力,
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石,專注力夠,精神力就好,
穩定度也好,學習效果也高,
一個人看書記不住,表示他的精神分散,注意力不集中,
就像手電筒,如果沒有調好聚光就看不清楚,
如果把精神與腦力都統一在一個地方,不但在看書的當下就能記住,
也可以同步瞭解其義。所以我們的課程,首重在於訓練孩子的專注力。
態度決定高度,國際知名教育家蜜雪兒‧玻芭博士表示過:
「行為是表面的,態度則是深植於心。」
「行為只在於當下,態度則決定孩子的命運。」
因此,孩子態度的良善與惡劣的養成,正牽動著他一生是否幸福與順利,
而這些都仰賴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樹立正向的人生態度。
孩子的良善品格,取決於孩子的一顆心是否柔軟,
是否懂得體貼,是否懂得感恩,這是親子共同要學習的重要課題。
孩子不但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,也是上天給予父母的功課,
在教養孩子的互動過程中,必項要重新檢視自己內在的問題。
幼教之父福祿貝爾說:「教育無他,愛與榜樣而已。」
當我們期待孩子有好品格,那麼父母本身就先要修養自己。
所以這次的活動,不僅是要教孩子,同時也要與父母做觀念分享,
如何經營親子之間的感恩,同理,利他,與障礙的溝通,
這些都是我們的課程重點。
歡迎新北市的父母帶著孩子一起來報名,
藉由這四次的課程,讓彼此的心更貼近!
活動查詢: http://www.zen.org.tw/web/newsdetail.php?id=2476
延伸閱讀:
【同修分享】孩子需要身心靈教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