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度波羅蜜就是菩薩道,要做到無相布施、清淨持戒、無生法忍、
加速精進、開悟禪定、圓滿般若。
從六度萬行中,你會瞭解,修行就是要去圓滿從「凡人」到「佛」的一切條件,
等到萬德具足的時候,你就是一尊莊嚴的法身佛。
禪宗的修行方法是修菩薩行,身為一名菩薩行者,應該怎麼修?
就是要行菩薩道。
什麼是菩薩道?就是六度波羅蜜,所謂的六度萬行。
度,就是普度、普化、幫助、解脫的意思。
六度波羅蜜,是指六種幫助修行人解脫的方法,可以從此岸的痛苦,
到達彼岸的光明世界。
這六種方法分別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。
布施—無相布施
布施,又稱為第一波羅蜜,一般人行布施,大都侷限於財施,
直接以金錢幫助受難的人,
這是對外在「色身」的布施,是有相布施,可以造福德。
而菩薩行者所行的「菩薩」布施,不同於「人」的布施,
這種布施是對內在「靈性」的布施,是一種無相布施,並不一定要花錢,
比方像接引一個人來修行,如果有一天他的靈性成就了,
就是無相實相的成就,
所以不要小看接引的工作,這是讓靈性成就的無相布施。
另外像護持道場也是無相布施,因為道場需要租金,需要管銷費用,
所以要靠大家共同護持,才能讓更多人來修行,
進而得到靈性的成就,這是真正的無相功德。
佛在《金剛經》第二十四品「福智無比」中曾說:
「須菩提,若三千大千世界中,所有諸須彌山王,
如是等七寶聚,有人持用布施,
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,乃至四句偈等,受持讀誦,為他人說,
於前福德,百分不及一,百千萬億分,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。」
意思是說,如果有一種人,把三千大千世界中,所有如須彌山一般大的山,
所聚集起來的七寶,都用來布施;
另外又有一種人,以這部《金剛經》或是其中的四句偈來修行、受持,
來為他人解說、讀誦;
這兩種人比較起來,就表相上看,
好像後者的福德比不上前者的的百分之一、百千萬億分之一,
甚至更微小,連算數都算不出來,
但實際上,後者能夠讓人受持《金剛經》,或是受持其中的四句偈,
甚至能夠接引對方來修行,將來有機會開悟成就,
這樣的功德比前者的物質布施要大得多,
而且根本無法相比,所以佛才會說「福智無比」,
因為這種功德與智慧,是不能以物質的角度來相比的,
由此可見無相布施的重要性。
本文節錄自禪天下出版《佛祖心印》第88頁
<繼續閱讀 - 禪教會官網:悟覺妙天禪師每週一開示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