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若有高潮、低潮的情緒變化,就表示心隨外境所轉;
我們要能做到「隨緣不變、不變隨緣」,不管情緒如何變化,都不會退轉。
修行之所以會有情緒變化,多半受到心理或生理的影響。
在生理上,不論男女,都有一定的周期,在這生理的周期裡,
心難免會煩躁,說話、做事也會很無理,
其實這是一種生理週期的替代現象,就像新舊兩代在交接之時,
舊的未定,新的尚未完成,便會發生情緒不定的狀況。
另外就是長期累積在心裡的壓力,
悶在心裡無法解開,以致情緒低落,影響修行的興緻。
該如何對治?
就是要真正認清修行的目地,是為了圓滿人間的一切。
至於圓滿的方法,則是有賴於智慧和定力。
所以不管外在的客觀環境如何變化,都不要影響到本心,
不要讓煩惱、痛苦停留在心上,
要能隨時保持清淨,常保一顆「平常心」。
如果發現自己陷入低潮,不妨調整一下身心,聽聽音樂看看電影,
或是接近大自然,相信很快就能調整過來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