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發願」是為修行訂立一個目標,沒有目標就不會有行動,
如學生唸書階段,都會設定要考哪所大學或研究所的目標;
每一家企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,都會訂定今年一整年的營業成長目標,
因為沒有目標就不會有動力。
修行也要有個目標,如修行是為了成就佛菩薩,
有這樣偉大的願力,自然就會驅動自己努力精進;
沒有願力,心就不會往這個目標前進。
而願力越大,必須投入的精進力就會越大,成就也會越高,
當然佛菩薩給的加持力也會越大。
如同一個公司要標一個工程,若承包一個一千萬的工程,銀行就會貸給你一半的錢;
若承包的是一億的工程,那麼銀行就會願意貸給你五千萬。
同樣的道理,佛菩薩給你的加持力,
是看你願力的大小而訂,願力大者,要耗的資源就多,
佛菩薩給你的資源就多,因為你的心是發願要利益眾生的。
如果沒有願力,儘管菩薩給予你加持力,你也用不到、得不到。
「願力」是修行的目標,成就的動力,如同每一尊佛都是發大願以後,
依願力精進得十方佛菩薩的助力而成就的,當你發了願之後,
十方諸佛菩薩都會因你而忙碌,來幫助你,所以發願是決定你的修行標的。
而成就佛菩薩,不是為了讓人將你的形象放在供桌讓人膜拜,
是希望成就後可以普度眾生脫離生死苦海。
如果發願後,沒有做到該怎麼辦?
發願做不到也不會怎麼樣,只是發了願如果做不到,就會一世一世的來,
如地藏王菩薩發願:「眾生度盡方成菩提。」
這是地藏王菩薩的大願力,要度盡宇宙的眾生,多麼的不容易,
所以這一世做不完的,就一世一世朝著目標努力,
如普賢願王所說:「虛空有盡,我願無窮」,
願力也許不是一個特殊時間點可以完成的,
第一次做不到沒關係,就一世一世不斷的繼續努力,圓滿自己的願力。
而佛菩薩的可敬可佩,全在於祂們的願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