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摘自悟覺妙天禪師智慧開示叢書《禪的真如世界》
如何才能突破「慾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」這三大阿僧祇劫?
最重要的就是要認識自己,認識人生。
說得更明白一點,就是要知道自己為何而生。
很多禪師、法師在教人念佛、禪定的時候,都會要他們去參「我是誰」。
因為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,
就這麼忙忙碌碌地過了一生,是非常遺憾的事。
所以不妨自我檢視看看,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裡,
是否在修養上,或是在功德上有所貢獻?
佛教徒最注重的,莫過於自己的修行;可是你知道是誰在修行嗎?
誰在修行,就等於誰在念佛、誰在坐禪。
如果是人在修行、人在念佛、人在坐禪,就表示是「人」要成佛。
人,除了外在物質體的「色身的我」以外,還有一個「意識的我」。
如果沒有這個「意識的我」,世界就不存在,色身也不存在。
而且,因為有了「意識的我」,才有慾望,才有需求,才有煩惱與痛苦。
《心經》上說:「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,
人就是太執著於「我」的存在,才會發生利害衝突;
若是能讓「色受想行識」等五蘊都空掉,
凡事看得開、放得下,就是做到了「無我」,也就是「空」;
如此便不會有得失的痛苦,也不會有煩惱,
而那顆本自清淨的本心也會自然生起,這就是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。
當你能夠見到自己的清淨本心,就見到了自己的真面目,
此時你會從體內發出清淨的光,同時你會發現:
原來一切眾生都是同一體、都是同根同源。
在修行上,這種「明心」的功夫非常重要。
「明心」最重要的,就是要有正見,如果心中有正見,就能夠見佛;
反之,若是邪見在心,就會見魔。
在修行的過程中,常常是充滿矛盾的。
舉例來說,我們常在做某件事時,
有時想要做,有時又不想做,這其實是「意識」上的掙扎。
如果「本心」能夠勝過「意識」,就會非常安祥、自在。
因為在修行的過程中,是「人」在行,「靈性」在修,這個觀念很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