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聽朋友分享他們的修行方式:唸佛、讀經、持咒、朝山、吃素....
念誦佛經每天要至少幾遍,早晚一定要持幾次咒,特定節日就要朝山拜佛。
多年下來,不管唸了許多經,參加了多少次法會,
相信他們仍會覺得佛經上陳述的境界真是美好,但實在是遙不可及。
有些法師強調「讀經」,重視經典道理的解說,
鑽研佛經中一字一句所代表的涵義;
但若不能開悟經典裡要宣說的真實義,
體會經文裡所涵藏的禪的境界,
同時身體力行去「行經」,
那麼經還是經、佛還是佛、人還是人、煩惱依然是煩惱...
不管是唸佛或持咒,若以「意識」來背誦,就是方便法,淪入相法修行;
它只是讓人求得心裡的清淨,心裡的善良,並不能得到般若智慧。
達摩祖師曾開示:
「終日驅驅念佛轉經,昏於神性,終不免輪迴」,
又說:「不見性人,讀經念佛,長學精進,六時學道,長坐不臥,廣學多聞,
以為佛法。此等眾生,盡是謗佛法人。」
足讓強調鑽研佛經的修行人深思。
■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 ■ |
真正的佛法,就是明白了佛經的教義之後,再加以心領神會,加以開悟,
然後依照開悟來真修、實證,並且成就。
看經、誦經的時候,要用心靈來相應,而不是平鋪直敘的照本宣科,
看佛經不要執著於文字相,不要在文字上浪費功夫,
要直接了當明白祂的真實義後,馬上轉知識為智慧,這樣讀經才有意義。
什麼是轉知識為智慧?
就是在明白了佛經的意義之後,如實的實行,也就是要「行經」,
而不是停留在「看經」的階段。
例如佛經上說:「阿彌陀佛從法眼放出無量光芒,普照三千大千世界」,
若只從字面上看,很難瞭解佛是如何從法眼放出這種殊勝的光芒,
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的,一定要從禪定中去見證。
佛法不能從意識、思維或感官來體會、認知,
因為那只是在外面的表相,在相法中摸索,
得不到真正的佛法真髓,一定要從禪定中實修實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