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虎寺禪院中的小徒弟站在寺邊的圍牆前,準備畫一幅龍虎畫像,
圖案中龍在雲端盤旋,虎踞山頭,
雖然來來回回修改了好幾次,小徒弟總認為不夠栩栩如生,
這時無德禪師正好回來,小徒弟就請禪師來指點哪裡不對勁。
無德禪師看後說:「龍和虎的外形是畫得很像,但龍虎之特性你可知道?
龍在沖天前,頭必須向後退縮;虎要上撲時,頭必然自下壓低。
龍頸向後的屈度愈大,虎頭愈貼近地面,他們也就能沖得更快、跳得更高。」
小徒弟檢查自己的畫作,發現的確將龍頭畫得太向前,虎頭也太高了。
無德禪師藉機開示:
「為人處事以及修行的道理也一樣,
退一步,才能沖得更遠,謙卑的反省之後才能爬得更高。」
小徒弟不明白,問道:「師父,退步的人怎能向前?謙卑的人怎能更高?」
無德禪師說:「你們且聽這首禪詩。
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身心清淨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
禪者的人格,有時頂天立地,有如龍抬頭虎相撲;
但有時也非常自謙,有如龍退縮,虎低頭。
這正說明了當進則進,當退則退;當高則高,當低則低。
所謂進退有據,高低有時也。
龍為獸中之靈,虎為獸中之王,禪者乃人中之賢,
以退為進,以謙為尚,不亦宜乎?」
■ 禪故事觀後感 ■ |
禪行者從這首禪詩中不妨思考,
「低頭」會看到什麼,「退步」要退到哪裡?
「心地清淨方為道」已將答案清楚的告訴我們,
從俗事煩囂中後退,時時低頭清淨自己的心,
當外緣退去的同時,內心的福田也將結實壘壘,穰穰滿家。